网上有关“什么会议决定北上抗日总方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会议决定北上抗日总方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两河口会议,党中央确立了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议的召开是为了统一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张国焘等。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强调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党对红军的领导。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明确提出北上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两河口会议为实现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和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伟大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北上抗日,是我党在民族危亡之时坚定的政治觉悟。早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国***就发表宣言主张抗日,并在其后派遣杨靖宇等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在红军长征出发前3个月,红7军团便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
1935年6月,日本侵占华北地区。同月,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两河口会议上,党中央确立了北上抗日、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主张抗日。
11月28日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提出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2月,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提出了“猛烈扩大红军”“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第二年,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的游击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东进抗日。
瓦窑堡和洛川会议的区别如下:
一、时间地点不同
1、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2、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二、背景不同
1、瓦窑堡会议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这时,中国***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
2、洛川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就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战争路线。为了动员一切力量实现全面抗战,并具体制定、建立党领导抗战的纲领和政府,从而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三、成果不同
1、瓦窑堡会议
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2、洛川会议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抗日的民族团结。
这次会议还通过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决定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其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其发展成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员及其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
四、意义不同
1、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2、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是中国***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道路。?
关于“什么会议决定北上抗日总方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姿妮]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lon.net/sn/199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姿妮”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什么会议决定北上抗日总方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会议决定北上抗日总方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什么会议决定北上抗日总方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