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足球比赛中什么行为是犯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足球比赛中什么行为是犯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常见的是队员使用草率地、鲁莽地、过分力量地违反以下7种,就会被判罚为直接任意球
踢、绊、跳向、冲撞、打、推、抢截(也就是铲)
另外三种不管使用何种力度,只要违反就直接任意球:拉扯、对对方队员吐吐沫、故意手球。
间接任意球:是指不能直接射门得分的任意球。针对守门员的有四种犯规
1、用手控制球后持球超过6秒
2、在发出球之后未经其他队员触及,再次用手触球
3、用手触及同队队员故意踢给他的球
4、用手触及同队队员直接掷入的界外球。
针对其他队员也有四种犯规会被判给对方间接任意球
1、危险动作
2、阻碍对方队员进攻(类似阻挡)
3、阻挡对方守门员从其手中发球
4、因规则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规而停止比赛被警告或罚令出场(指裁判员停止比赛给红黄牌以后)。
黄牌是指裁判在足球比赛中,对犯规球员作出警告的一个工具。传统上裁判会将球员的犯规详情记录在随身的小记事簿内,因此警告亦被称为记名。
领取黄牌的球员仍可继续比赛,但当接受第二次警告时便会被逐离场,按程序裁判会先出示第二张黄牌,再出示红牌,领取两张黄牌后球员将不能继续进行下一场赛事。球队也不能用后备球员补上,球队需在缺人下继续比赛。
体育比赛中的“黄牌警告”这一法则一般用于足球比赛中。
警告行为
根据国际足联的赛例,球员在不限于以下情况下会遭受黄牌警告:
▲以口头或动作对裁判的判决持异议;
▲持续不断地违犯或恶意犯规;
▲阻碍球赛进行;
▲拒绝遵守球例规定守方与角球或任意球发球点的指定距离;
▲未经裁判许可进入或重新进入比赛场区;
▲未经裁判许可离开比赛场区;
▲故意拖延比赛时间
▲过分的进球庆祝(脱掉上衣等)
▲假摔
▲冲撞门将
▲非运动精神行为。
▲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异议。
▲连续违反规则。
▲踢角球或自由球,不与球保持必要距离 ( 10 码 )
由于可供警告的范畴十分广阔,裁判有斟酌处理权决定遭受警告的违规行为,而国际足联亦有大量指引协助裁判的判决。
虽然被罚球员仍可在场内继续作赛,很多足球管辖机构会在球员在球季内、锦标赛或锦标赛内的阶段叠积某个数量的黄牌数目而作出停赛处分,此类场外判罚由管辖机构自行订定。
黄牌的累积:
球员如果在第一场比赛中得到一张黄牌,第二场又被罚一张黄牌,就累积二张黄牌,虽然不会在第二场被罚出场,但是将会在下一场判一场球监,不得上场比赛。但是如果在同一场比赛中,得到两张黄牌,那就视同得到一张红牌,除了当场驱逐出场外,还要再被判球监一场。黄牌会在国际足总的纪录中一直保持着,直到被处罚过后才会被消案,某球员在世界杯中得到的黄牌,可能会在其他国际足总认可的国际赛中才得到惩罚,也有可能在本届世界杯中的黄牌,到下届世界杯才被处罚。
黄牌来源
黄牌及红牌由英格兰裁判雅士顿创立,并于1970年世界杯开始广泛使用。警告及驱逐离场的条例在1970年前已有,但黄牌及红牌可免除语言误会,直到1992年才立例在各级足球比赛成为指令的裁判装备。
其它用途
黄牌亦应用于足球以外的世界各地的运动,如女子长曲棍球、曲棍球、英式橄榄球比赛(十五人)、英式橄榄球比赛(十三人)及手球等。在两项橄榄球比赛中球员为罚黄牌需停赛10分钟。
修改规则
2014年7月18日,欧足联在其官网宣布重磅决定,从本赛季起,欧冠及欧联杯赛事,黄牌累计原则只计算到1/4决赛结束,球员在半决赛中吃到黄牌,也不会再因为累计原则而缺席决赛。欧足联在新赛季开始之前,确定了这项新决议。
按照规定,黄牌累计原则只在欧冠及欧联杯赛事中,生效至1/4决赛结束。从半决赛开始,不再有黄牌累计原则。球员哪怕在身负一张黄牌(半决赛之前被罚)的情况下,按照规定,黄牌累计原则只在欧冠及欧联杯赛事中,生效至1/4决赛结束。从半决赛开始,不再有黄牌累计原则。球员哪怕在身负一张黄牌(半决赛之前被罚)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在半决赛中吃到黄牌而缺席决赛。当然,在半决赛中吃到红牌,球员依旧还是会被停赛的。这项新规定是在欧洲豪门俱乐部的压力之下,才新出台的。因为按照以前的规定,不少重磅球员都因为黄牌累计原则,而缺席了欧冠决赛。
禁区内间接任意球
禁区内的任意球是间接任意球,判为禁区内间接任意球的犯规共有九种情况,其中前五种是针对守门员的,后四种是针对队员的。限制守门员的五种情况,其精神是为了加快比赛节奏,防止拖延时间。
罚球位置:在哪里违规就在那里罚球。
罚球距离:不够9.15M的人墙站在门线上。
罚球规定:不允许直接射门,必须要两次触球以上,否则该球重发。
禁区内间接任意球判罚情况:
(一)守门员用手控制球时,在发出球之前行走四步以上,应判给对方踢间接任意球。允许守门员行走的“四步”可连续使用或分开使用,但应累计计算。当守门员以一脚为轴,另一脚前后移动,不算作走步,有时守门员快速跑动中跳起接球,落地后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向后或向前走了几步,不应计算在四步之内。 (四步规定五大联赛已经取消。只保留在非正规的比赛当中。)
(二)当守门员用手控制球后,一旦将球置于地上或传出,即为进入比赛状态,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行走四步之前、之中或之后,只有当处于罚球区外的同队队员或对方队员触球之后,该守门员方可再次用手触球,否则应判“第二次用手触球”犯规,但不包括守门员扑、接球时手触球后无意脱手,球着地后,守门员再次用手触球。
(三)守门员用手触及同队队员故意踢给他的球,是不允许的,但这不包括同队队员由于没有掌握好技术动作而踢出的球意外落向守门员处;也不包括同队队员用头部、胸部和膝盖等部位传球给守门员。然而,如果裁判员认为,队员是利用规则而故意设置骗局,例如,队员用脚将球挑起后再用头部顶给同队的守门员,或队员用脚将球挑给同队另一队员将球用头部顶给同队的守门员,此时不管守门员是否用手触球,这种情况不但应被判罚间接任意球,还要因犯有非体育道德行为而被警告。这个间接任意球的判罚地点不是在守门的触球地点,也不是警告守门员,而是判将球挑走的队员犯规并警告该队员。
(四)守门员不能用手触及同队队员直接掷入的界外球。
(五)守门员用手和臂部持球超过5~6秒,应判守门员故意延误时间,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当守门员利用手臂的任何部位接触球后,便可认为是已经控制球,此控制球包括守门员故意地用手臂挡球,但不包括裁判员认为该球是意外地从守门员手臂弹出,例如守门员扑救球后。
(六)动作具有危险性。
指裁判员认为队员的动作有危险的犯规。他的动作目的是为了获得球或处理球,但动作方式有可能伤害对方队员或自己。
(七)阻挡对方队员。
这是指队员目的不在踢球,球又未在其控制范围以内时,用身体阻挡对方队员行动的犯规。
(八)阻挡守门员从其手中发球,是指守门员持球后准备用手抛发球,或手抛起用脚踢发球,或在规定的时间及步数内拍几下球再发出的过程中,对方队员上前阻碍干扰守门员的上述动作,致使拖延了球进入比赛状态的时间。
(九)比赛中还可能存在《足球竞赛规则》第十四章未提及的犯规情况,如果裁判员对此进行警告或罚令出场,则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例如,某队员趴在场地上,将球压在身下,自己不踢球也不让他人踢球,应被警告,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注:
1、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如果犯规发生地是在小禁区内,由于小禁区是守门员的“地盘”,出于对门将的保护,间接任意球不能放在犯规发生地罚,而应该放在离犯规发生地最近的小禁区线的那个位置上。
2、罚球点在禁区内,守方队员可以排列人墙,但要退出罚球点9.15米之外,如犯规地点距离门线小于9.15米,则应在门线上排人墙。罚球队员如直接将球罚进,则无效,由守方开球门球;如罚球方触球两次或两次以上将球攻进,则得分,中圈开球;如罚球方未做任何配合将球罚进,但球整体越过门线前碰触到了防守方队员身体(包括门将和攻方队员),也算得分有效,中圈开球。
3、守方在本方球门区内踢任意球时,可以在球门区内的任何地点执行。
4、队友刻意用脚传给门将的球不能用手接,否则将会被判为违例,被吹罚禁区内的的任意球。但是在争抢中队又不小心用脚碰到了的一种不规则的球是可以的,就是刻意与非的关系。
关于“足球比赛中什么行为是犯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云篆]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lon.net/sn/793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云篆”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足球比赛中什么行为是犯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足球比赛中什么行为是犯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足球比赛中什么行为是犯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