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强化幼儿任务意识的训练文章来源:放心医苑 2005-2-18 12:12:09 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幼儿的任务意识?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主要是指幼儿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动下,有目的地完成某一任务的愿望。怎样对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强化训练呢? 第一,任务提示。任务提示指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对于他们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任务强化,提示幼儿使他们了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意义。例如,在跳绳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将绳子挽好挂起来。老师或家长就可以提示他:你是帮助小朋友整理跳绳吧!这样,正在整理绳子的小朋友就明白了他是在帮助别人。等他将绳子整理好以后,老师或家长进一步鼓 励他:“你帮小朋友整理跳绳,做得真不错。”这样做就算完成了一项活动的任务提示。 任务提示必须有鼓励相伴随。在幼儿活动中,家长随时都可以把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提示为某一项任务并鼓励幼儿努力去完成,从而达到强化幼儿任务意识的教育目的。 第二,任务相约。任务相约是指老师或家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用相约的方式,要求个别幼儿完成某项任务。例如有的孩子唱歌唱得比较好,老师在个别表扬之后,可以相约他回家去给爸爸妈妈唱一唱。当家长听幼儿唱歌后最好能提示一句:“是老师让你唱的吧!告诉老师你唱得很好。” 在任务相约过程中,有些小朋友很难一次完成相约任务。我们班里有个小朋友平时在教育活动中不专心,总喜欢自己玩点什么。对于老师教给的任务,不注意听,有些虽然听到了过后又忘了,很难建立起任务意识。这样上小学就会遇到很大困难。我和这个小朋友及他的家长三方面实行任务相约。家长和老师统一要求,相约帮他改掉一个毛病——在活动中只顾自己玩。要求他完成一项任务。他爸爸妈妈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表现确实有了进步。在教育活动中精力比较集中了,学习也很用心,受老师表扬、鼓励的机会也多了。由此可见,幼儿在大班时培养任务意识,是为他上小学、完成学习任务所做的心理准备。 运用任务相约方法,要求“相约”的任务必须具体,目的必须明确。“相约”之后要切实检查,检查幼儿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对于没有如约完成任务者要了解情况,继续引导、帮助;对于完成任务较好者要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以达到强化全班幼儿的任务意识的目的。 第三,任务号召。任务号召是指把任务提出来,布置下去,号召幼儿自觉完成任务。这是提高幼儿任务意识,促使幼儿自觉完成任务的有效方法。 幼儿自觉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需要家长积极主动帮助,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有不少家长真是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尽量帮助幼儿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例如,在布置自然角时,我想若有一两条金鱼就更好了,一方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鱼类;另一方面也美化了环境。我向小朋友提出“谁能带一条金鱼来”的任务。这项任务只是一般号召,没有具体交给任何个人。一个小朋友主动把家里的鱼拿来放在班里。我表扬他记住了老师的要求,准确地完成了任务。 运用任务号召的方法,其任务内容不一定规定得太具体,空泛的内容有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例如我提出“大家都来丰富自然角”的任务后,有一个小朋友想给自然角增加几只小蝌蚪,就和父亲捉了几只小蝌蚪,带到幼儿园来。我表扬了他,鼓励全班小朋友要像他那样,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小学入学准备:抓紧培养孩子“任务意识”
摘要:任务意识差,是造成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原因,长期下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很不利,为此,笔者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一、让幼儿明确任务概念,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二、利用多种形式、途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三、注意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四、及时对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讲评。关键词:多种途径;培养;激发;任务意识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78-01身边有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事例发生,其中有很大比例是由于幼儿任务意识差造成的,诸如说不清或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忘记写作业;作业中边写边玩,三心二意;作业中不动脑筋,抄袭别人的作业;对预习,朗读等一些非书面作业不认真完成等等。(剩余2042字)
这篇关于《小学入学准备:抓紧培养孩子“任务意识”》,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抓紧培养“任务意识”
有的孩子上学后,不会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甚至不会记作业,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劳,还没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入学前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比如分配给孩子一两项家务劳动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购物前,请孩子列(画)出购物清单,并负责提醒大人把清单上的物品买全。
2、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新小学生的通病。因为以前时间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比如,在孩子做某件事情之前,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开始做事情,就不许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了。
3、操练认识新朋友的本领
帮孩子做一些必要准备: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设法让他们认识,约好入学第一天一同上学。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对小学生活会感到安全多了。同时,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对孩子进行“主动出击”(主动结交新伙伴)的训练。
4、学会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和小朋友遇到争执,该怎么做。
5、需要养成坐得住的习惯
刚入学孩子如不经过注意力方面的适应性训练,非常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对将要上学的孩子进行静坐训练,特别是对好动的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静坐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6、有做作业的概念
放学回家后,孩子还缺乏完成作业的执行任务意识与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些孩子回家后,家长问他有没有作业、有什么作业,孩子的回答除了不知道还是不知道。因此家长应配合老师多询问孩子是否有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什么。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孩子养成放学回家帮作业的良好习惯。一年级孩子的书面作业不多,口头预复习工作会更多一点。家长应该让孩子在上学前就养成晚自修的习惯,每次可让孩子坐在固定的位子上,或者给他讲故事,或者让其涂涂画画,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7、您如何看待小学英语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父母需要给孩子分行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在幼儿园时可以多参加英语班的学习,这是一种举性的、口语化的学习,而不是功利性的考级。纯外籍教师环境并不一定好,外籍教师与孩子的交流完全靠肢体语言进行,孩子依赖肢体语言进行记忆,离开了这个环境,就不容易记住。相反,一些掌握了外语教学经验的中国老师开设的英语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祭云超]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lon.net/sn/852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祭云超”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强化幼...
文章不错《如何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内容很有帮助